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肖钢:构建绿色金融政策框架 进一步发展绿色金

来源:金融理论探索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0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【能源人都在看,点击右上角加'关注'】 五是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制度,包括要强化市场主体对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责任义务、未来要实施环境和气候信息强制披露。 三是加强金融创

【能源人都在看,点击右上角加'关注'】

五是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制度,包括要强化市场主体对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责任义务、未来要实施环境和气候信息强制披露。

三是加强金融创新。这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。

五是要加强环境信息披露。现在无论上市公司还是金融机构,都开始自愿性披露。未来要从自愿性信息披露逐步转向强制性披露,制定规则分步实施。同时要建立公共环境和气候数据平台,特别是对绿色金融的评级和认证进一步加强,通过信息的披露,使得金融机构业务的透明度增加。环境信息披露不仅要披露金融机构支持企业、支持项目所排放的碳足迹,还要披露自身的碳减排信息。

来源:全国能源信息平台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网,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。

六是要加强绿色金融的监管。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金融创新的监管协调,建立绿色金融分析监测预警的机制,强化资金运用的监管,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。

二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。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,特别是把管理环境风险、气候风险和拓展金融机遇发展统筹起来。

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:010-65367702,邮箱,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

9月16日,清华五道口“碳中和经济”论坛在京召开,本次论坛以“全球碳中和与能源变革”为主题,重点探讨碳中和目标对经济金融理论和实践提出的创新挑战,探索能源相关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路径。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,我国这几年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,构建了绿色金融政策框架,框架包含五个方面:

四是要对环境权益开发新产品。如排污权、水权、排放权、用能权等,这些环境权益都可以作为金融资产的底层资产来进行开发,推动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。

三是要开展环境风险分析。环境风险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,这些风险都可能会增加投资风险,作为金融机构,必须要增强识别监测环境风险的分析和预警的能力。各个金融机构还要开展环境风险的压力测试,有了分析的工具和模型,通过这些压力测试传导到金融业务的内部决策流程上来。

二是要培育个人投资者投资ESG的意识。中国个人投资者数量庞大,怎么样普及绿色金融教育,让广大个人投资者投资ESG的产品是一个新问题。过去投资一个金融产品,主要是分析风险和收益,未来投资一个金融产品,不仅要看风险、收益,同时也要看ESG绩效,从更全面衡量金融产品。

9月16日,清华五道口“碳中和经济”论坛在京召开,本次论坛以“全球碳中和与能源变革”为主题,重点探讨碳中和目标对经济金融理论和实践提出的创新挑战,探索能源相关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路径。

肖钢认为,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,有几个方面特别重要。一是要实行正向的激励机制。正向的激励机制包括财政贴息、中央银行设立支持低碳转型的专门工具、再贷款、把绿色债券作为央行放款的合格抵押品、建立绿色担保和项目风险的补偿基金等。

一是政府主导。在减碳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,推进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。各个金融机构也要制定好规划,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起来。

四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。绿色金融涉及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标准、绿色数据库、碳排放交易、绿色评级、绿色认证等一系列的金融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健全。

文章来源:《金融理论探索》 网址: http://www.jrllts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3/539.html



上一篇:随机矩阵理论,在金融中的应用,实现更大的投
下一篇:绿色金融“碳”寻记:建信信托 绿色生意经背后

金融理论探索投稿 | 金融理论探索编辑部| 金融理论探索版面费 | 金融理论探索论文发表 | 金融理论探索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金融理论探索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